第三节 理论丰碑的启示:思辨性
尽管兰亭论辩使我们看到了许多不足,而自1965年一年间的论辩文来看,其中也有一些无谓的文字。随后在20世纪70年代初,直到80年代之际,关于《兰亭序》真伪的争论也一直未有消歇,其中有许多文章程度一般,甚至误会乃至缠杂不清。但我们还是愿意指出,在建国以来的书论史——或者更扩而言之,在自康有为以来的书论史上,兰亭论辩仍然堪称是一座了不起的理论丰碑。
又是辩论常常不得要领、舍本逐末,又是理论丰碑,这样的结论使人颇费思索。于是,就有必要对“丰碑”的判断提出足够的理由。我们在评论兰亭论辩时,可以有两种立场,第一种立场是就事论事的。比如对郭沫若、高二适各 ...... (共4729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