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 中国社会风俗

二、唐代的服饰新潮

分类:中国社会风俗2715字

十六国南北朝时,已渗入大量胡服的汉族服饰与胡服再度形成鲜明的对立。中原士人称“冠带”,胡人被称做“索虏”、“岛夷”。北魏孝文帝为了标榜华夏正统,进行了以禁胡服为外在标志的全面改制,进一步拉近了华夷服饰的距离。隋唐时期,开始对这种华夷交错的服饰局面进行沉淀,使唐代的服饰出现了以下新现象:

(一)标志官品高下的品色服

唐高祖以天无二日,定赤黄色为皇帝专用色,黄袍从此成为皇帝的专利和代名词。

先秦时,黄色并不尊贵。《礼记·郊特牲》载: “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宋人王楙《野客丛书·禁用黄》载: “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 ......     (共2715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中国社会风俗

    一、头衣:冠、弁、冕、巾

    头衣又称元服。元的本义是头。晋文公死,狄人伐晋,先轸免胄冲入狄师战死,“狄人归其元,面如生”①。贵族举行冠礼也叫“加元服”。古代贵族戴冠、弁、冕,庶人戴巾。(一)冠、通天冠、远游冠、高山冠、进贤冠、獬

    4287字 126
  • 中国社会风俗

    三、下衣

    (一)裳、绔、裈裳读作cháng,又写作“常”。《说文七下·巾部》: “常,下帬(裙)也。”《释名·释衣服》: “裙,群也,连接群幅也。”《仪礼·丧服》郑玄注: “凡裳,前三幅,后四幅也。”可知古代的

    820字 138
  • 中国社会风俗

    四、清初的服饰变革

    清军入关后,中国又发生了一次深刻的服饰变革。清初统治者把是否接受满族服饰看成是否接受其统治的标志,强令汉民改变头饰和服饰。明朝遗臣金之俊就典制、风俗向清廷上“十从十不从”的建议,即: 男从女不从; 生

    2206字 28
  • 中国社会风俗

    一、男子的佩饰和化妆

    (一)玉、杂佩、环、玦、香囊玉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男子佩饰。《礼记·玉藻》载,“古之君子必佩玉”,“行则鸣佩玉”。佩玉除表示贵族身份外,还表示君子的各种美德。东汉许慎《说文一上·玉部》称: “玉石之美有

    2688字 32
  • 第一章 服饰风俗

    服饰为人类所独有,是人类智慧的创造。它是各族人民生活内容、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的外在反映。服饰风俗主要包括服装、佩饰、化妆以及缠足等习俗,也包括与服饰有关的礼仪、等级、审美、习惯等种种

    106字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