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 中国社会风俗

三、明朝恢复汉族衣冠

分类:中国社会风俗1905字

辽、金、元时期,契丹、女真、蒙古族的服饰对中国传统服饰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明朝建立后,取法周汉唐宋,全面恢复汉族衣冠。除上述传统服饰外,明代服饰又有以下变化:

(一)龙袍、蟒袍和补服

龙袍是比冕服略低一级的袍服。在中国人的民俗观念中,它还是皇帝的代名词和替身。元文宗时,曾“出金盘龙袍及宫女”①赐给速哥。可知明以前就有龙袍,但不是皇帝的专利。

明朝龙袍的形制,“两肩绣日月,前盘龙一,后盘方龙二,边加龙文八十一,领与两祛共龙文五九,衽同前后齐,共龙文四九。深衣黄色,袂圆祛方”②。下图是明神宗定陵出土的,带有五爪龙的袍料,是以金丝绒制成的 ......     (共1905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中国社会风俗

    一、头衣:冠、弁、冕、巾

    头衣又称元服。元的本义是头。晋文公死,狄人伐晋,先轸免胄冲入狄师战死,“狄人归其元,面如生”①。贵族举行冠礼也叫“加元服”。古代贵族戴冠、弁、冕,庶人戴巾。(一)冠、通天冠、远游冠、高山冠、进贤冠、獬

    4287字 127
  • 中国社会风俗

    三、下衣

    (一)裳、绔、裈裳读作cháng,又写作“常”。《说文七下·巾部》: “常,下帬(裙)也。”《释名·释衣服》: “裙,群也,连接群幅也。”《仪礼·丧服》郑玄注: “凡裳,前三幅,后四幅也。”可知古代的

    820字 139
  • 中国社会风俗

    四、清初的服饰变革

    清军入关后,中国又发生了一次深刻的服饰变革。清初统治者把是否接受满族服饰看成是否接受其统治的标志,强令汉民改变头饰和服饰。明朝遗臣金之俊就典制、风俗向清廷上“十从十不从”的建议,即: 男从女不从; 生

    2206字 28
  • 中国社会风俗

    一、男子的佩饰和化妆

    (一)玉、杂佩、环、玦、香囊玉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男子佩饰。《礼记·玉藻》载,“古之君子必佩玉”,“行则鸣佩玉”。佩玉除表示贵族身份外,还表示君子的各种美德。东汉许慎《说文一上·玉部》称: “玉石之美有

    2688字 33
  • 第一章 服饰风俗

    服饰为人类所独有,是人类智慧的创造。它是各族人民生活内容、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的外在反映。服饰风俗主要包括服装、佩饰、化妆以及缠足等习俗,也包括与服饰有关的礼仪、等级、审美、习惯等种种

    106字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