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 嘉兴蚕桑史

三、澼絮打线

分类:嘉兴蚕桑史928字

剥绵兜的软茧、做丝剩下的茧衣及丝吐等下脚料俗称“搭头”,心灵手巧的蚕妇还能通过澼絮,将这些看似没用的“搭头”变废为宝。

澼絮,俗称“击搭头”,事先用灰水和碱来浸泡“搭头”,烧煮后,将“搭头”铺于倒扣的理叶蓬上,任其浮于水面,再用细长的竹竿击打,以便疏松纤维,漂洗干净后晾干,就可以用来“打绵线”①了(图2-54、图2-55)。清代董恂在《南浔桑蚕乐府·澼地絮》对此有详细描述:

择茧缫丝事已毕,软茧剥绵薄难叠。乱头坠绪更纷纷,倘教弃置宁无惜。

幸喜今朝事不忙,茧衣同向湖边澼。搭底平铺水面浮,绿杨荫里无炎日。

一手持竿击不停,跳珠哪顾沾衣湿。却有邻娘作伴 ......     (共928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嘉兴蚕桑史

    三、养蚕之法

    (一)蚕室蚕具蚕室选择、布置。养蚕是很忙碌、很劳累的活,需要细致入微的照料。嘉兴地区有“伺候舍母娘像饲蚕宝宝一样”“舍母娘吃饭像蚕宝宝吃桑叶一样”之说。“舍母娘”为嘉兴地区对尚在月子中的产妇的称呼。按

    9123字 32
  • 嘉兴蚕桑史

    一、蚕的传说及民间故事

    (一)蚕神的传说及民间故事光绪《嘉兴府志》载:“蚕神俗称曰蚕姑……一姑把蚕则叶贱;二姑把蚕则叶贵;三姑把蚕则倏贱倏贵。”清代嘉兴蚕农把蚕祭当成大事,旧时,嘉兴有些佛寺中供有蚕神塑像。有诗描述曰:“村南

    13328字 119
  • 嘉兴蚕桑史

    一、蚕桑歌谣

    嘉兴地区,蚕桑历史悠久。栽桑育蚕业兴旺发达,形成了种种与育蚕有关的习俗,并进而形成了蚕乡独具特色的蚕桑文化。现在,这些蚕桑文化已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蚕乡的岁时习俗、人生礼仪习俗等都常常与蚕桑文化有

    8904字 55
  • 嘉兴蚕桑史

    二、嘉兴优越的水利条件

    (一)天然造化,历代人为共同造就的水利勃兴“浩浩其流,乃与湖连”,天然造化的畅通水系成为嘉兴桑田茂盛、农桑繁荣之保障。秦代以来历朝历代对相关水系的治理改造,为嘉兴周边水利设施锦上添花、造福一方。据《越

    2020字 54
  • 第一章 嘉兴蚕桑业的历史轨迹

    嘉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东北面,浙江省东北部。旧志称其“表里吴越,长雄浙湄”。地处江(钱塘江)、河(京杭大运河)、湖(太湖)交汇之处。具有水田种粮、旱地栽桑、湖荡养鱼的立体地形构造。地理环境优越,

    216字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