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管
丝竹乐。又称“北曲”、“小调”、“小曲”,流行在福建惠安县城关及城北山腰、后龙、南埔、辋川、涂岭等乡。
清朝光绪年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民间音乐传入惠安,特别是江淮一带难民入闽,常唱《凤阳花鼓》。这些音乐流入后,在当地广泛流传并从京剧、南词中吸收养分,形成了有别于南音的北管音乐。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抗战时期,北管音乐曾盛及一时,仅惠安城关就有“金兰明义社”、“金兰社”、“丽洋社”、“升平社”、“清平社”等北管团体。后龙乡就有30多个教习馆,传授北管。东南亚一些地方也有“广东会馆”、“福建会馆”等北管乐社。许多青少年 ...... (共932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