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甲山歌
流传于广西龙胜、三江、融安、融水、柳州等地的一种音调高昂、激越的民歌。它是由广东客家人即麻介人(汉族)传播过来的。当地人称汉族为六甲,称汉语为六甲话,因此得名。早在清朝同治年间,龙胜的瓢里、思梅和三江的斗江、沙宜等村就时兴清明、中秋和会期歌会。歌会分为男女两组,每组至少3人,多至20多人,一般都是八九人为一组。多余的人则另外组织。
六甲山歌没有伴唱乐器。它基本上是以对唱为主,全部用假嗓唱。它的音调很高,旁人在一百米内都能听得清楚。歌词字数规定为单数。每句以三字为起点,五字七字的句子较多。六甲山歌起音很高,每个字的拖音又很长,一个人只能 ...... (共582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