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丝绸之路货币

第三节 广州海上丝绸之路与货币

分类:丝绸之路货币298字

自古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以大宗出口优质丝、茶、瓷闻名于世。就中以输出丝织品的历史最悠久,也最著称。被学术界称誉的丝绸之路,实质上是指中国古代与亚、欧、非三大洲诸国通商之路,即包括陆路和海上通道的商品运输之路。千百年以至几千年前的商品、交通工具和有关设施等实物很难保留到现在,而铸有铭文的钱币,往往成为历史的见证物。所以历史货币以及相关的文献,对研究探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和“丝绸之路”,是不容忽视的。只是包括钱币实物在内的货币史料过于分散,过去在这方面没有做过多少整理工作。笔者试就涉猎所及,做些初步疏理工作,并通过近年来广东地区连续三次 ......     (共298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丝绸之路货币

    秦半两

    战国时期秦国至秦始皇时期所铸。甘肃庆阳、平凉、定西、天水、陇南等地均有出土发现。其中,庆阳出土数量最多,达数千枚,内有许多秦始皇之前的半两钱。这些半两钱形制有大中小三型,重量依次递减,大型一般在3厘米之

    169字 32
  • 丝绸之路货币

    一刀平五千

    王莽钱币。铸行于居摄二年(公元7年),一枚当五千枚五铢钱。“一刀”二字用黄金镶嵌而成,又称金错刀。该币长7.4厘米,重20克,此钱是王莽托古改制,推行大额虚值货币的产物。近年,在陕西西安,甘肃庆阳、平凉

    144字 54
  • 丝绸之路货币

    契刀五百

    简称契刀,长7.4厘米,重21克,王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第一次币制变革时与金错刀同时铸行,初以一当五百枚五铢钱。陕西西安附近,甘肃庆阳、平凉、武威、民乐一带都有出土发现。特别是1980年甘肃庆阳环县城

    158字 69
  • 丝绸之路货币

    大布黄千

    王莽钱币,长5.1厘米,重12克,铸行于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为莽泉十布之首。对“黄”字的解释,一般认为是横,可作挡、当之义,即一枚大布黄千可当一千个五铢钱。也有人认为王莽托古改制,推尚黄帝,大布黄

    236字 97
  • 丝绸之路货币

    大泉五十

    王莽钱币,始铸于居摄二年(公元7年),初以一当五铢钱五十。“泉”字中竖中断,版式较多,有四出、合背、饼钱等,是王莽六泉中铸量最多、流通最广的钱币。一般常见品直径2.5厘米,重在3.5~4克之间。大泉五十

    214字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