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丝绸之路货币

中国古币在国外的出土发现

分类:丝绸之路货币1327字

考察历史货币的走向,是探讨我国古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少钱币正是随着商使和僧侣的足迹散布到异国他乡。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金属铸币的国家之一,铸行钱币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随着对外文化交流和通商的发展,中国钱币很早就传播到世界很多地方。过去见于记载的,在外国发现的中国钱币多是唐宋时期的铜钱,秦汉钱币则比较少见。近百年来,由于考古学的发展,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货币文物十分丰富,对于研究古代交通和货币文化交流史,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如日本藤田亮策 《朝鲜北部曾经大量出土中国战国晚期的明刀币和小布币》(王毓铨译文)一文,列举了1924 ......     (共1327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丝绸之路货币

    秦半两

    战国时期秦国至秦始皇时期所铸。甘肃庆阳、平凉、定西、天水、陇南等地均有出土发现。其中,庆阳出土数量最多,达数千枚,内有许多秦始皇之前的半两钱。这些半两钱形制有大中小三型,重量依次递减,大型一般在3厘米之

    169字 32
  • 丝绸之路货币

    一刀平五千

    王莽钱币。铸行于居摄二年(公元7年),一枚当五千枚五铢钱。“一刀”二字用黄金镶嵌而成,又称金错刀。该币长7.4厘米,重20克,此钱是王莽托古改制,推行大额虚值货币的产物。近年,在陕西西安,甘肃庆阳、平凉

    144字 54
  • 丝绸之路货币

    契刀五百

    简称契刀,长7.4厘米,重21克,王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第一次币制变革时与金错刀同时铸行,初以一当五百枚五铢钱。陕西西安附近,甘肃庆阳、平凉、武威、民乐一带都有出土发现。特别是1980年甘肃庆阳环县城

    158字 69
  • 丝绸之路货币

    大布黄千

    王莽钱币,长5.1厘米,重12克,铸行于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为莽泉十布之首。对“黄”字的解释,一般认为是横,可作挡、当之义,即一枚大布黄千可当一千个五铢钱。也有人认为王莽托古改制,推尚黄帝,大布黄

    236字 97
  • 丝绸之路货币

    大泉五十

    王莽钱币,始铸于居摄二年(公元7年),初以一当五铢钱五十。“泉”字中竖中断,版式较多,有四出、合背、饼钱等,是王莽六泉中铸量最多、流通最广的钱币。一般常见品直径2.5厘米,重在3.5~4克之间。大泉五十

    214字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