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人学

奈萨姆

分类:人学486字

阿拉伯伊斯兰教穆尔太齐赖派哲学家。原名易卜拉欣·本·塞亚尔(Ibrahim ibn-sayyar),因贫困时曾从事穿珠子的工作,被称为奈萨姆(意为穿珠者)。为艾卜·胡载里的弟子,受教于巴士拉,后长期居住于巴格达,时人称为“狂士”或“异端”。

(1)神和人之间的关系 奈萨姆认为,真主一次创造世界,万物是一气呵成的,但这一部分包藏在那一部分里边,经过若干年代后,矿物、植物、动物和人类才由潜伏的状态中逐渐出现。在他看来,真主要某种行为,就是说真主创造某种行为,真主要人类做某种行为,或要某事发生,就是说真主判断命令人类做某种行为,或某事发生。

(2)灵魂是微妙的实体 奈萨姆认为, ......     (共486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东方人学

    东方的称谓是相对于西方而言。作为与西方相对的东方,主要指称三方面的意义:一,指称在西方(主要是欧美)大地域或大地区之外的另一大地域或大地区(地中海以东的亚洲、埃及,在西方人眼里又被分为近东、中东、远东)

    9559字 107
  • 古埃及人学

    古代埃及奴隶制时代埃及人提出的人学思想。它起源于石器时代民族宗教和部落宗教,后来又受到东非、西亚和地中海沿岸其他多民族宗教中关于人的学说的影响。埃及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和文明发祥地之一,大约在公元前6—5

    1019字 111
  • 古巴比伦人学

    西亚巴比伦地区古代苏美尔人、阿卡德人、亚摩利人和迦勒底人等所提倡的人学思想,大多是在宗教信仰中表现出来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即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南部的

    997字 119
  • 蒙昧时期的阿拉伯人学

    指阿拉伯半岛在伊斯兰教产生之前的人学思想,大多是在诗歌和谚语以及原始宗教中反映出来。蒙昧时代是阿拉伯文的“查希利叶”(jahiliyah)之意译,意指阿拉伯半岛没有天命、没有获得灵感的先知、没有天启的经

    1054字 148
  • 伊斯兰教人学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公元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产生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当今世界,它是信教人数仅次于基督教的第二大宗教。伊斯兰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在与其他社会文化相互交流、融合、渗透

    3804字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