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周祖谟文字音韵训诂

一 战国秦汉间的识字书

中国的文字学已有长久的发展历史。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学童识字的字书。班固《汉书·艺文志》小学类载《史籀》15篇,他说:“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史籀篇》早已亡佚,许慎(58?—147?)《说文解字》还保存了二百多字,字形繁复,跟春秋到战国初期的铜器文字很接近,据王国维(1877—1927)推测,《史籀篇》应是秦国早期教学童的识字书。“籀文”就是战国时秦国所使用的文字。籀文也称为“大篆”。

后来,秦始皇兼并天下,实行统一文字,李斯等又改《史籀》大篆为“小篆”,字形既求其整齐方正,笔画又要求简化,偏旁写法也要求一致。这是一次极为重要的文字整理工作, ......     (共853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周祖谟文字音韵训诂

    二 汉语字音的分析

    2.1 声韵调的概念汉字的读音比较简单,每一个字只有一个音节,包括声母和韵母两部分。每个字音都具有一定的声调。例如:“东”读dōng,d是声母,ong是韵母,读平声;“表”读biǎo,b是声母,iɑo

    4318字 27
  • 周祖谟文字音韵训诂

    四 双声叠韵与四声

    4.1双声与叠韵汉语在上古就有不少双声词和叠韵词。凡两字相连,声母相同的,我们称之为“双声”。凡两字相连,韵母的元音和韵尾相同,而且声调也相同的,我们称之为“叠韵”,介音有无,则不论[1]。前者如“参差

    5729字 52
  • 周祖谟文字音韵训诂

    六 《切韵》的声韵系统

    6.1 《切韵》编制的体例《切韵》共五卷,全书以四声为纲,按四声分别排列韵字。平声字多,所以分为两卷,上声、去声、入声则各为一卷。每一声内各分为若干韵,凡同韵的字都类聚在一起。平声上有二十六韵,平声下

    5822字 43
  • 周祖谟文字音韵训诂

    七 唐代韵书的发展

    7.1唐代的增修本《切韵》唐代文人用力于诗赋,韵书的用处增多;同时科举以诗赋取士,也需要有一部韵书作为一般押韵的准则;所以陆法言《切韵》大为盛行。可是陆法言书所着重的是分辨声韵,所收的文字和义训并不详备

    6129字 24
  • 周祖谟文字音韵训诂

    八 唐代的字母等韵之学

    8.1唐人《归三十字母例》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切韵》的声类有三十五类,那是应用反切系联法归纳出来的,《切韵》书中并没有声母的名称直到唐代才有字母的标目。敦煌千佛洞(莫高窟)所出古籍中有晚唐人所写《归三十字

    3601字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