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自《花庵》、《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为之作题。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诗有题而诗亡
【校】
手稿本,“不能以题”作“不独能以题”。“如观一幅佳山水……可乎”,手稿本作“其可笑孰甚”。手稿本有数句:“诗词之题目,本为自然及人生。自古人误以为美刺投赠,题目既误,诗亦自不能佳,后人才不及古人,见古名大家亦有此等作,遂遗其独到之处,而专学此种,不复知诗之本意。于是,豪杰之士出,不得不变其体格,如《楚辞》、汉之五言诗、唐五代北宋之词皆是也。故此等文学皆无题。”作者自行勾乙。
诗词是先有题后有诗,还是先有诗后有题?这关涉到两种不同的创作机制。后代如奉和应制、赠答酬唱之类诗篇,一般是先有题后有诗,虽然未尝没有佳章,但多是“为文而 ...... (共1028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