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道教

方士

分类:道教313字

或称方术士、术士、有方之士,道士的前身。在汉代与道士通用,如《汉书·五行志》、《汉书·许曼传》提到的道士即与方士同义。魏晋后方士之称渐为道士所取代。早期方士源于战国燕齐沿海一带,《史记》中称之为“方仙道”,并举了正伯侨、羡门子高等代表人物,他们以修炼成仙和不死之药等方术为标榜, “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 (《史记·封禅书》)方士实际上由古代的巫师演变而来,其方术中即包含巫术的成份,主要特色为宣传神仙长生思想,操作所谓神仙不死术。汉武帝时著名方士有李少君、李少翁等,他们以祠灶、致鬼等术邀宠。汉武帝则招求方士,宠待过厚。淮南王刘安也常 ......     (共313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道教

    禹步

    道教召役神灵的一种方术。据《洞神八帝元变经》说:禹步是夏禹治水时,因不可预测高深以及伏泉磐石眼力不能及,必召山海之神问以决定之;禹到南海之滨,见鸟禁咒能使大石翻动,而此鸟禁咒时常作这种步法,夏禹便模仿

    344字 84
  • 古代巫教

    道教发生的源泉之一。中国古代社会流行过自然崇拜与鬼神崇拜的原始宗教,这为道教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基础。当时社会上的宗教职业者是巫祝,专职交通人与鬼神的关系,请神除邪,解说吉凶,转达神的旨意。《国语·楚语》

    586字 74
  • 先秦道家

    道教形成的重要思想理论渊源。先秦道家是种学术上的派别,并非宗教,《老子》、《庄子》也都是学术著作,而非宗教经典,它们成为道教的思想理论来源是历史形成的,也是道教主动地大加利用的结果。之所以能利用先秦道

    619字 105
  • 神仙思想

    道教发生的思想渊源之一。“神”的观念充满了先秦古籍,为一种超自然的存在,具有神秘的主宰力。 “仙”是种长生不死的信念, 《说文解字》说仙是“长生迁去”, 《释名》也说老而不死叫仙,是对不死的探求。神仙

    604字 123
  • 鬼神信仰

    道教发生的思想渊源之一。鬼神崇拜为中国古代原始宗教意识之一,早在原始社会便已存在,到殷商时演变为信仰上帝和天命,建立了以上帝为至上神的天神系统,遇事便由巫祝通过卜筮向上帝请求答案。先民由于不懂得人的生

    597字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