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文史知识

二次革命

分类:文史知识470字

即 “讨袁之役”。1913年革命党人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民主体制的战争。又称“赣宁之役”或“癸丑之役”。1913年3月袁世凯在国会召开前夕,派人暗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4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孙中山等看出了袁世凯的图谋,决定起兵讨袁。由于内部意见不一,迟迟不能举行。袁世凯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6月免去国民党员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等的职务,并派兵南下,妄图一举消灭革命势力。革命党人这时才仓促应战。7月12日,李烈钧在湖口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发布讨袁檄文,二次革命爆发。15日,黄兴在南京誓师,接着广 ......     (共470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文史知识

    乡遂制

    我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雏形。始见于《周礼》。西周最高统治者在他直接统治的领地(公邑)上实行乡遂制,王朝公卿大夫的采邑和诸侯的封国,则实行都鄙制。乡、都所居住的主要是周族的自由民,役使奴隶耕作,或将部分土地

    339字 48
  • 一夫一妻制

    对偶婚男女长期固定同居,便形成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是在父系氏族社会实行的婚制。女子脱离氏族嫁到男方,女从夫居。所生的子女改依父系计算世系。夫妻死后可以在同一氏族墓地合葬,子女死后也可以在父墓中合葬。

    222字 145
  • 一夫多妻制

    一个男子同时娶几个女子为妻的婚姻形式。始于原始社会后期,是父权制婚姻制度的特点。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剥削阶级往往实行一夫多妻制。封建法律禁止多妻而不禁止多妾,正妻只能有一个,娶妾则不禁,纳妾的数额

    212字 104
  • 一妻多夫制

    一个女子同时与几个男子结为夫妻的婚姻形式。是群婚的遗俗。在古代主要在少数民族中流行,婚姻双方都属下层民众中的贫穷者。各地结婚的形式不同,一般由男方的长子出面参加婚仪,婚后形成弟兄共妻的事实。

    110字 63
  • 一九○五年反美爱国运动

    清末中国人民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反帝斗争。1904年12月,中国人民和旅美华侨10余万人,纷纷上书要求清政府交涉废除已经期满的歧视和虐待华工的旧约,改订新约,遭到美国政府的无理拒绝,激起中国各界人民的极

    261字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