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绵字异读术语
王念孙说: “凡叠韵之字,其义即存乎其声,求诸其声则得,求诸其文则惑矣。” (《读书杂志·〈荀子> 第二》) 邓廷桢认为凡联绵词“泥乎其形则岨峿不安,通乎其声则明辨以析”。(《双砚斋笔记》卷三) 因声求义,不泥其形而通乎其声,就可收析疑解难之效。联绵字之所以有异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甲、耳治之说。王筠说: “《毛诗》形容之词,不过重言、连语……要之形容之词之所重者,以声为主,无论其字之有义无义,其义皆在声中,当用 《公羊传》耳治之说读之。” (《说文释例》卷十二)所谓耳治之说,即因声求义法。乙、古今语音的变化。《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 ...... (共2121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