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教育学史

115.判断力的培养

分类:教育学史502字

蒙田用一百多种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主要的教育思想。他十分关注学生判断力的培养,关于这一点下文可以说明:

“……按照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教师和学者积累了更多的知识,但是没有培养更强的能力,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父母其实把关爱和金钱消耗在为孩子的头脑填充知识上,而在培养孩子判断力和德行方面却没有做努力。如果一个路人向人们说: ‘啊! 那个人知识多么渊博啊!’ 而另外一个路人说: ‘啊! 那个人多么善良啊!’ 人们的注意力大多会转向第一个路人。而这时如果有第三个人喊道: ‘那个人真是个笨蛋!’ 人们就会立刻问道: ‘那个人会希腊语和拉丁语吗? 他会吟诗作赋吗?’ ......     (共502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1.引言

    曾有一位德国哲学史家在他著作的开篇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亚当(Adam)是一位哲学家吗?”有些教育学史家也以同样的思路对原始社会野蛮人的教育开展学术研究。我们的研究不会锁定到如此遥远的古代。毫无疑问,自人

    370字 150
  • 2.古代印度的教育学

    人们或许认为,研究印度文明的细节对于我们没有太大的价值,因为印度文化与我们如此不同。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能够从印度人那里寻找到我们的渊源,我们属于同一个种族,印度语言也是欧洲语言的重要来

    119字 144
  • 3.政治等级制度和宗教泛神论

    社会方面的种姓政治等级精神和宗教泛神论,是印度社会的基本特征。印度社会的种姓等级制度是一种阶层世袭制,社会等级和职业不可以自由选择,而是由出生决定的。于是,人们一成不变地沿袭着这些陈规,而无视人的个性、

    429字 138
  • 4.对教育的影响

    在社会和宗教双重枷锁的重压下,印度的教育目的显而易见。现代社会的教育越来越多地注重解放个性,创造个人自由和自我意识,而印度婆罗门人则努力通过布道宣经,致力于倡导克己主义、轻视生命、压抑一切内在的自发性、

    242字 178
  • 5.佛教改革

    公元前6世纪,佛教(Buddhist)改革对婆罗门主义(Brahmanism)造成深刻的影响,但并没有明显地改变印度人的教育观。佛陀(Buddha)也同样认为,万恶源于人的七情六欲,达到道德境界的唯一方

    139字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