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壮族

第三节 民间医药

分类:壮族9251字

“岭表山川,盘郁结聚,不易疏泄,故多岚雾作瘴。人感之多病,腹肿胀成蛊。俗传有萃百虫为蛊以毒人。盖湿热之地,毒虫生之,非第岭表之家,性惨害也”①。可见岭南虽山清水秀,但炎热潮湿的气候对人类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直到宋代,有的古籍对岭南仍谈虎色变,称之为“大法场”。唐宋元明,仍为贬谪之地。那么,壮族祖先是靠什么在此生存发展呢?靠人类本能的适应力,靠顽强的拼搏精神,靠壮医壮药。

一、壮医发展简史

相传“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②。“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③。《述异记》还说神农原“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咸阳山中有神农 ......     (共9251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第一节 族称族源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岭南古老的土著民族,其先民至少在10万年前就活跃在祖国华南的大地上,繁衍生息。壮族支系繁多,各有称谓,贵港、武宣、来宾、柳江、融安、象州、鹿寨、河池、南丹等自称“布壮”;

    6524字 132
  • 第二节 人口状况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现在壮族已发展成为拥有1830多万人口的大民族(2009年),其中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有1686万多人,占广西人口的32.98%②;分布云南

    3547字 132
  • 第三节 历史沿革

    窈窈冥冥,鸿蒙太虚,溯源而上,更早的壮族先民为何,难以详查。大约在距今5万年~10万年的“柳江人”时代,壮族先民进入了原始社会的第三阶段——氏族公社阶段。大约在一万年前的甑皮岩人时代,壮族先民的氏族制度

    12791字 111
  • 第四节 生态资源

    壮族聚居的地区,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其地域属于云贵高原尾部到东南沿海丘陵的过渡地带,溶岩广布,石山丛立,山岭连绵,平原狭小,是世界上范围最广的岩溶地貌分布区。由于裸露的溶岩

    11853字 150
  • 第五节 语言文字

    壮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壮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台语族)壮傣语支,至今仍为大多数壮人的主要交际语言。一、壮语壮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或称“侗台”)语族壮傣语支,与布依语、傣语相近。壮语和古越语有着渊源关

    4636字 209
单篇阅读全文
知识稻田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VIP会员
畅享全站1000万篇资源,全文阅读

半年卡:58.00元/180天

原价:158元
VIP开通详情
VIP资源中心  
常见问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6.97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阅读权限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