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壮族

第五节 歌圩和歌台

分类:壮族1748字

歌圩是壮族大型的民歌活动,集民歌创作和娱乐于一身。歌圩历史悠久,唐代的刘三姐被钟敬文称为“歌圩的女儿”,可见历史的悠久。据笔者研究,歌圩产生于对偶婚时代,是当时男女青年对偶的手段和方法,故其遍布壮族地区,宋元明和清代中期以前分布非常广泛。有的县如大新,全县歌圩点多达70多个,平均每周有一到两次歌圩。歌圩一般在某个地方的地点和日期都是固定的,但也有喜事或赶圩形成临时的歌圩。有固定地点和时间的歌圩,到时附近几十里上百里的青年人自动集拢而来,传统歌圩常常有几千甚至几万人参与。青年们在歌圩上寻寻觅觅,寻找自己的意中人,通过对歌表达爱恋之 ......     (共1748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第一节 族称族源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岭南古老的土著民族,其先民至少在10万年前就活跃在祖国华南的大地上,繁衍生息。壮族支系繁多,各有称谓,贵港、武宣、来宾、柳江、融安、象州、鹿寨、河池、南丹等自称“布壮”;

    6524字 132
  • 第二节 人口状况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现在壮族已发展成为拥有1830多万人口的大民族(2009年),其中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有1686万多人,占广西人口的32.98%②;分布云南

    3547字 132
  • 第三节 历史沿革

    窈窈冥冥,鸿蒙太虚,溯源而上,更早的壮族先民为何,难以详查。大约在距今5万年~10万年的“柳江人”时代,壮族先民进入了原始社会的第三阶段——氏族公社阶段。大约在一万年前的甑皮岩人时代,壮族先民的氏族制度

    12791字 111
  • 第四节 生态资源

    壮族聚居的地区,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其地域属于云贵高原尾部到东南沿海丘陵的过渡地带,溶岩广布,石山丛立,山岭连绵,平原狭小,是世界上范围最广的岩溶地貌分布区。由于裸露的溶岩

    11853字 150
  • 第五节 语言文字

    壮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壮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台语族)壮傣语支,至今仍为大多数壮人的主要交际语言。一、壮语壮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或称“侗台”)语族壮傣语支,与布依语、傣语相近。壮语和古越语有着渊源关

    4636字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