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嘉峪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峪关油饼卷糕制作技艺

端午节,河西地区主要吃油饼卷糕。用油饼代替粽子,吃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由于河西地区干旱少雨,不生产粽叶,聪明的河西人民就想到了用当地特色面食代替南方粽子。由此看来,油饼卷糕与端午节历史长短相当。

其制作工艺为:提前一晚上泡好糯米、红枣、莲子、蕨麻、葡萄干。将糯米、蕨麻、莲子放少许水,上锅蒸15分钟。锅底放适量大米,和上述东西拌匀。再撒一层红糖,加入红枣、葡萄干拌匀。加水没过米饭,喜欢吃甜的可以在上面撒点白糖,上锅蒸1小时左右(也可用电饭锅焖)。面粉过筛,加入开水用筷子搅拌成小块的面团。面放凉后,揉成光滑面团,醒15分钟。将面团分成小剂 ......     (共385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嘉峪关故事传说

    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系万里长城之起点,丝绸之路之关隘。它踏戈壁、倚祁连,傲然雄踞在广袤的漠野上。这里有明长城的遗迹,有魏晋时期的古墓群,有游牧民族刻绘的岩画,有绿洲、碑碣、驼铃……处处闪烁着灿烂的古

    3064字 131
  • 嘉峪关石砚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嘉峪石制作砚台。嘉峪关石砚,又称“嘉砚”,产于甘肃省嘉峪关市的嘉峪山(黑山)。此山海拔为2799米,是嘉峪关市最高峰,属残丘地带。山后有峡,峡中溪流蜿蜒,长达百余里,两面黑

    1593字 131
  • 嘉峪关地蹦子

    嘉峪关地蹦子又叫“老社火”“跑打场”“秧歌子”,是流行在嘉峪关民间的一种古老的集体舞蹈,它有说有唱,载歌载舞。说唱的内容也极为丰富,表达对美好生活前景的向往,表达通过辛勤劳动而获得丰硕成果后的愉快心情等

    2040字 143
  • 嘉峪关民间小调

    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又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千百年来,这里的人民在辛勤劳动过程中创造了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小调。小调是中国民歌体裁的一种。嘉峪关民间小

    2689字 113
  • 嘉峪关烤肉串

    无论你到哪里,当地的传统小吃都可以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以及蕴藏在其最深处的点点滴滴向你娓娓道来。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古丝绸之路交通要道上的嘉峪关,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还孕育了深厚的传统饮食

    1837字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