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东中部民族朝贡活动由单向到多向的嬗变
分类:古代东北民族朝贡制度144字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北东中部夫余国与高句丽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夫余国由盛转衰,到北魏中期国亡。高句丽国几经周折,由弱转强,到北朝中后期进入到发展鼎盛阶段。在这个王朝、政权频繁更替,动荡多变的时代,高句丽与夫余面对两个或多个王朝、政权的朝贡体系,各自采取了不同的政治态度,结果也有所不同 ...... (共144字) [阅读本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北东中部夫余国与高句丽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夫余国由盛转衰,到北魏中期国亡。高句丽国几经周折,由弱转强,到北朝中后期进入到发展鼎盛阶段。在这个王朝、政权频繁更替,动荡多变的时代,高句丽与夫余面对两个或多个王朝、政权的朝贡体系,各自采取了不同的政治态度,结果也有所不同 ...... (共144字) [阅读本文]>>
朝贡制度是中国古代王朝统辖边疆少数民族的主要制度,同时也是王朝与周边国家外交关系的主要形式。因此,它既是中国古代王朝内部的政治统辖制度,又是以中国王朝为中心的东亚国际关系形态。东北地区是中国古代王朝边疆
中国自夏商周以来始终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族称有几百个之多。上古时期,不同部落、古族、方国之间,迁徙、交流、战争、交融的现象十分普遍。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历程,到春秋时期,黄河流域以夏、商、周三族为
“朝贡”一词,目前所见的史籍中,最早见于东汉人班固所做的《汉书》。班固在叙述西域民族的朝贡制度时云:“都护是立,总督城郭,三十有六,修奉朝贡,各以其职。”[1]这里记述了汉代西域都护府所辖的36个城邦小
“朝贡制度”涉及古代王朝两个领域的政治制度与活动,一是历代王朝统辖边疆民族的羁縻制度,二是中国王朝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制度。中外学术界对朝贡制度的认识存在明显差异,多数外国学者认为古代中国是汉人王朝,郡县之
中外学者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王朝的朝贡制度形成于秦汉时期,然而关于朝贡制度的渊源与建构,学界则有不同看法。费正清认为:“中国人与其周围地区,以及与—般‘非中国人’的关系,都带有中国中心主义和中国优越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