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中古诗歌用典美学

三、对比性用典结构

分类:中古诗歌用典美学9751字

对左思《咏史》八首,本书秉持用典视角,突破传统研究所受咏史体式的拘牵,深入发掘其用典技术,为从宽广之视角探析其诗歌美学提供了可能。从用典看来,明引、暗引、引事、引语都是值得重视的。借历史人物来抒发情志,是左思的诗思所在,而从以上八首诗中典故所作分析来看,诗中以暗引、引事、引语的用典方式,引入的古人事迹、典籍名言,在诗歌结构中同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意义不可忽视。如“长揖”、“连玺”、“浮云”、“被褐”、“出阊阖”、“振衣”、“濯足”、“迍邅”、“草泽”、“枳棘”等,均非寻常词语,而是有意地以用典方式引原语境的特定意义入诗,融 ......     (共9751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中古,作为一个中国历史断代的概念使用时,主要指我国魏晋六朝时期,学者在使用这一术语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弹性①,本书之中古指魏晋六朝隋唐时期。中古时代,文人五言诗的诞生与勃兴是重要的文学现象,诗人辈出、佳作云

    4286字 105
  • 一、研究对象

    本书以中古美学形式美学演进为研究对象,以用典视角为切入点。《古诗十九首》开创了我国文人五言诗传统,也是文人徒诗离乐的早期形式,因此是研究音义分离阶段文人诗形式美学的绝佳文本。左思《咏史》不仅对后世“咏史

    645字 132
  • 二、研究方法

    张先生曾提出: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我的理论进路是:以发明中国人的审美经验为旨趣,依托纯粹认识论,运用连续的个案研究和中西比较方法,从断片式微观研究渐进于历史线索的宏观展开。我以为,看似渐进发展的美学历史,

    1147字 99
  • 一、文论、美学研究

    用典领域。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事类》篇是中国文论最早研究用典问题的论文,他将事类定义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①,事类偏重于引事性用典,援引古语近于引语性用典。在《丽辞》篇中,所论之“事对”即用事与对

    6791字 96
  • 二、文学作品研究

    首先,《古诗十九首》研究领域,《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写作年代的考证、辩疑及作品笺注、解说是20世纪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早期研究有徐中舒《〈古诗十九首〉考》②、贺扬灵《古诗十九首研究》③等,后期有张清钟《古

    6318字 92
单篇阅读全文
知识稻田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VIP会员
畅享全站1000万篇资源,全文阅读

半年卡:58.00元/180天

原价:158元
VIP开通详情
VIP资源中心  
常见问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6.97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阅读权限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