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中古诗歌用典美学

一、沈约“文章三易”说

分类:中古诗歌用典美学3947字

沈约曾提出著名的“文章三易”说,其内容与永明声律理论密切相关,兼及用典、炼字等技巧。沈约语载《颜氏家训·文章》,原文为:

沈隐侯曰: “文章当从三易: 易见事,一也; 易识字,二也; 易读诵,三也。”邢子才常曰: “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深以此服之。祖孝徵亦尝谓吾曰: “沈诗云‘崖倾护石髓。’此岂似用事邪?”①

此段首先引沈约“三易”说,其后引邢邵、祖珽二人对沈约诗文中用典的评论。“三易”之一为“易见事”,“事”指用事之事,即典故,“易见事”要求诗中用典易于被读者领会、接受。“三易”之二,为“易识字”,要求诗歌文字易读易认,不 ......     (共3947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中古,作为一个中国历史断代的概念使用时,主要指我国魏晋六朝时期,学者在使用这一术语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弹性①,本书之中古指魏晋六朝隋唐时期。中古时代,文人五言诗的诞生与勃兴是重要的文学现象,诗人辈出、佳作云

    4286字 105
  • 一、研究对象

    本书以中古美学形式美学演进为研究对象,以用典视角为切入点。《古诗十九首》开创了我国文人五言诗传统,也是文人徒诗离乐的早期形式,因此是研究音义分离阶段文人诗形式美学的绝佳文本。左思《咏史》不仅对后世“咏史

    645字 132
  • 二、研究方法

    张先生曾提出: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我的理论进路是:以发明中国人的审美经验为旨趣,依托纯粹认识论,运用连续的个案研究和中西比较方法,从断片式微观研究渐进于历史线索的宏观展开。我以为,看似渐进发展的美学历史,

    1147字 99
  • 一、文论、美学研究

    用典领域。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事类》篇是中国文论最早研究用典问题的论文,他将事类定义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①,事类偏重于引事性用典,援引古语近于引语性用典。在《丽辞》篇中,所论之“事对”即用事与对

    6791字 96
  • 二、文学作品研究

    首先,《古诗十九首》研究领域,《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写作年代的考证、辩疑及作品笺注、解说是20世纪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早期研究有徐中舒《〈古诗十九首〉考》②、贺扬灵《古诗十九首研究》③等,后期有张清钟《古

    6318字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