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中卫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会音乐

中卫水会音乐源于元,盛于明清,是宫廷音乐传至民间,经和民间音乐融合后演绎成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带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历史上水会音乐是专为做佛事、善事、祭祀而奏。按照发祭的内容演奏,其音乐旋律委婉、清雅细腻、悦耳动听。水会音乐严肃、庄重,故从不用于喜庆婚俗场合。它质朴、清越、雅致、细腻,与激越、粗放的秦腔形成鲜明对照。

水会音乐祭祀场面

中卫宗教文化源远流长 , 沙坡头地区的村民很早以前就有做佛事的传统习俗。过去天旱时人们祈雨带有一种迷信色彩,这种祭祀活动当地人叫取水,也叫祈雨 。在声势浩大的取水活动中,水会音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 ......     (共580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中卫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梭

    打梭是古代娱乐活动——击壤游戏的变形。击壤,是中国古代的一项投掷游戏。打梭代表性传承人李成林打梭在海原县境内广泛流传。梭儿是用一节较为结实的木棒制作成中间大、两头尖的梭状,长约15厘米,中部直径3~4

    570字 142
  • 中卫非物质文化遗产

    方棋

    下方棋比赛方棋,民间俗称下方,是一项竞技性体育娱乐活动,深受农民群众的喜爱。流传在海原县民间的一首花儿里唱道:“漫上首花儿下盘方,解一解阿哥的心慌。”下方棋前在地板或木板上画出8条横线、7条竖线,构成

    614字 154
  • 中卫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

    剪纸传承人伏兆凤剪纸传承人买元花剪纸传承人伏兆苗传承人周国霞向学员传授剪纸技艺海原剪纸是一种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民间艺术形式。主要分布在西安镇、海城镇、曹洼乡、树台乡、李俊乡、兴仁

    783字 52
  • 中卫非物质文化遗产

    刺绣

    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马志花刺绣代表性传承人田志梅民间刺绣艺人卢惠琴给学员传授刺绣技艺刺绣代表性传承人乔亚茹手工刺绣是一种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民间艺术形式。海原刺绣历史悠久,它继承和融合了中阿文化,具有鲜明

    692字 45
  • 中卫非物质文化遗产

    枸杞传统栽培技术

    枸杞,俗名红果子,被称为红宝,是宁夏传统五宝之首。枸杞原为野生,人工栽植始见于唐宋。中宁枸杞原产地宁安堡坐落在中宁黄灌区南岸的七星渠上游。这里地势平坦,土地丰腴,而气候干燥、光热资源多、昼夜温差大等特

    942字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