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 中国古籍版本

3、辽、西夏、金、元刻本

分类:中国古籍版本8698字

①辽初国号契丹、后改为辽,时以武力扩充疆土为事,对于文化事业少有顾及,故史载: 雕版印书寥寥无几,而语焉不详。论藏书,只有辽史所载之乾文阁。论刻书,圣宗耶律隆绪开泰元年(宋大中祥符五年) 八月,那沙来乞儒书,曾 诏赐《易》、《诗》、《书》、《春秋》各一部。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元年(宋至和二年) 十二月,曾下诏设立学校,并颁赐诸经义疏。以此考之,似乎辽代亦曾刻有书籍。但罕见传本,此系何故?据宋沈括《梦溪笔谈》里说: “契丹书禁甚严,传入中国者法皆死”,或由此。后世见到的辽幽州僧行均集《龙龛手镜》四卷,是“熙宁中有人自虏中得之,入傅钦之家。蒲传正帅 ......     (共8698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中国古籍版本

    1、版式

    一块刻版,四周线内的面积,叫做版面,又称版框或框廓。量计书之大小,系以板框计之。如涵芬楼影印之四部丛刊,在每书扉叶的背面,记原书版高若干寸分,广若于寸分。四周的线,称之为边栏。单线的称为单边栏。一般是粗

    2230字 66
  • 一、版本的起源

    版本的起源出自图书形成的法式。图书是用文字表达人的思想意识,阐发事物的义理,描写人和事物的情状。它的内容,如果只凭口传耳受,难免不以讹传讹,失去原来面貌,而且也不容易传播于四方,行之于久远。必须凭借一定

    1241字 120
  • 二、写本的起源与发展

    书的形态,最先是简牍。简以竹为之者,叫做竹简,以木代竹者,是为木简。把数简编连起来,称为策或册。而以柔皮编的,叫做韦编。《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读《易》,韦编三绝。”我国书籍,自商周之有《周易》以

    2372字 105
  • 三、抄写本

    抄写本始于周朝的简策。所谓“漆书壁简”,是简策用竹梃点漆书写,虽材料与用笔书写于纸者不同,而其义则一,当可视作写本的开端。这种简策,既笨重又不便于手拿着阅读,故有间用丝织品抄写书籍。帛、素是丝织品总名。

    1077字 114
  • 四、刻印本

    雕版印刷术是我国劳动人民一个伟大的发明。何时用以刻印书籍,其说不一。要以实物可证的,则是唐懿宗时印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末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一行;卷首有佛说法图一幅;画笔线条细

    1966字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