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 中国思想通史

第四节 “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

分类:中国思想通史3387字

任何一个哲学家对于认识问题的解决,都受其宇宙观决定,有什么样的宇宙观就有什么样的认识论,反之,对认识论问题的解决,又可以加深其宇宙观的形成。张载亦是如此。他在其矛盾的宇宙观的基础上,对认识论问题也作出了矛盾的回答,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认识——“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他一方面认为人的认识是由耳目闻见接触外界事物而取得的,他称这种知识为“闻见之知”;另一方面又认为耳目闻见不能穷尽天下的万事万物,于是便提出了一种超越耳目闻见之上的认识,他称这种知识为“德性之知”。“德性之知”是先天赋予的“天德良知”,是高于耳目“闻见小知”的。因此,我 ......     (共3387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第一章 宋元思想的概况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每一种思想的产生、出现,都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宋元思想的产生、出现,与该时代紧密相连。

    67字 88
  • 第一节 宋代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宋代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与其社会经济、政治结构有密切关系的。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自己称帝,从此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藩镇割据和纷争局面,建立了以汉

    7696字 88
  • 第二节 宋代理学思想的历史渊源

    社会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思想意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相对的独立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在它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每一个社会时代的思想意识,都与其先前的思想成果有着继承关系

    3482字 91
  • 第三节 理学的产生及其发展阶段

    理学的产生、形成、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有思想先驱者的理论先导,有思想先行者的理论准备,有开山祖的理论开创,有创造者的理论创造,有发展者的集其大成,有怀疑者的思想批评,有总结者的批判总结。韩愈的

    3328字 88
  • 第一节 “康国济民”的一生

    李觏,字泰伯,北宋建昌南城(今江西省南城县)人。生于公元100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卒于公元1059年(宋仁宗嘉佑四年)。南城位于旴江边,故学者称李觏为“旴江先生”。李觏出身寒微,少年时代,家境败

    2628字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