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 中国思想通史

第三节 “天人不相干”的天道观

分类:中国思想通史2835字

天人关系问题,历来是中国哲学家、思想家所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他们议论最多的一个重要问题。到了汉代董仲舒等人把“天”视为至高无上、至尊至贵、有绝对权威的人格神,建立了“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为“君权神授”奠定了理论基础。

王安石吸取了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的唯物主义观点,批评了天人感应论的思想,提出了“天人不相干”的天道观。晁公武说:

安石以刘向、董仲舒、伏生明灾异为蔽,而别著此传(按:指《洪范传》)。……大意言:天人不相干,虽有变异而不足畏也。[1]

刘向为西汉经学家,用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集上古以来符瑞灾异之记,成《洪范五行传》。 ......     (共2835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第一章 宋元思想的概况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每一种思想的产生、出现,都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宋元思想的产生、出现,与该时代紧密相连。

    67字 88
  • 第一节 宋代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宋代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与其社会经济、政治结构有密切关系的。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自己称帝,从此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藩镇割据和纷争局面,建立了以汉

    7696字 88
  • 第二节 宋代理学思想的历史渊源

    社会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思想意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相对的独立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在它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每一个社会时代的思想意识,都与其先前的思想成果有着继承关系

    3482字 91
  • 第三节 理学的产生及其发展阶段

    理学的产生、形成、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有思想先驱者的理论先导,有思想先行者的理论准备,有开山祖的理论开创,有创造者的理论创造,有发展者的集其大成,有怀疑者的思想批评,有总结者的批判总结。韩愈的

    3328字 88
  • 第一节 “康国济民”的一生

    李觏,字泰伯,北宋建昌南城(今江西省南城县)人。生于公元100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卒于公元1059年(宋仁宗嘉佑四年)。南城位于旴江边,故学者称李觏为“旴江先生”。李觏出身寒微,少年时代,家境败

    2628字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