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青少年教育心理学

第一节 性格概述

性格是指人对待客观事物的比较稳定的习惯化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通俗地讲,性格是为人处世的习惯。或者说,一个人的性格主要表现为他习惯于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这里需要强调指出是,性格是对待客观事物的“比较稳定的习惯化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偶尔的” “不稳定的” “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不代表性格。比如,一个人偶尔对人对事的态度急躁、言行急躁,不能说他性格急躁。必须是 “习惯” 对人、对事急躁,急躁成了他的“习惯”,才说明他性格急躁。

性格,是心理素质中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因素 ......     (共241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青少年教育心理学

    一、培养良好学习动机

    动机,是推动人的行为的内驱力。它的作用就像汽车的发动机一样,汽车能跑多快,首先取决于发动机的好坏。动机属于非智力因素,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就没有学习的积极

    2014字 33
  • 第一章 心理与青少年心理

    青少年心理,既有与其他人群心理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研究青少年心理,不能脱离研究一般人群的心理。

    50字 139
  • 第一节 心理概述

    心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严格地讲,“心理”应该是“脑理”;“心理活动”应该是大脑活动。人们之所以把大脑活动称为“心理活动”,是因为古人误以为“心”是思维的器官,“心,思之官也”。所谓心理,是客观

    250字 147
  • 一、心理的内涵

    心理的内涵是多重的。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看,人的心理过程包括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三个过程。认知过程又包括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情感过程又包括情绪、情感、情操等过程;意志过程包

    456字 146
  • 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青少年成长中的意义

    对青少年的成长、学业以及将来事业的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重要,二者缺一不可。但是,大量研究证明,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更重要。一个人,尽管很聪明、智力因素很好、智商很高,但是,如果缺乏正确的理想、信

    958字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