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中古诗歌用典美学

三、永明体的新发展

分类:中古诗歌用典美学2534字

永明声律美学是中古诗歌运动重要的一波,在诗歌史上有着强有力而深远的影响。齐、梁、陈、隋、唐这些朝代的更迭并未造成永明声律说的中断,诗人们仍然有效地利用着前人的理论成果与创作经验。齐梁体、宫体诗、徐庾体、上官体、沈宋体这些不同时代的流行诗歌形式,其声律上的成就,都奠基于永明诗人群体的探索。

永明体之后的诗作,律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杜晓勤统计,南朝梁大同年间,徐庾体流行,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占据诗坛中心时,诗歌中粘式律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庾肩吾新体诗中粘对律占22.72%,比沈约等人的比率翻了一倍多”,“范云、丘迟、何思澄、刘孝绰 ......     (共2534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中古,作为一个中国历史断代的概念使用时,主要指我国魏晋六朝时期,学者在使用这一术语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弹性①,本书之中古指魏晋六朝隋唐时期。中古时代,文人五言诗的诞生与勃兴是重要的文学现象,诗人辈出、佳作云

    4286字 105
  • 一、研究对象

    本书以中古美学形式美学演进为研究对象,以用典视角为切入点。《古诗十九首》开创了我国文人五言诗传统,也是文人徒诗离乐的早期形式,因此是研究音义分离阶段文人诗形式美学的绝佳文本。左思《咏史》不仅对后世“咏史

    645字 132
  • 二、研究方法

    张先生曾提出: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我的理论进路是:以发明中国人的审美经验为旨趣,依托纯粹认识论,运用连续的个案研究和中西比较方法,从断片式微观研究渐进于历史线索的宏观展开。我以为,看似渐进发展的美学历史,

    1147字 99
  • 一、文论、美学研究

    用典领域。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事类》篇是中国文论最早研究用典问题的论文,他将事类定义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①,事类偏重于引事性用典,援引古语近于引语性用典。在《丽辞》篇中,所论之“事对”即用事与对

    6791字 96
  • 二、文学作品研究

    首先,《古诗十九首》研究领域,《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写作年代的考证、辩疑及作品笺注、解说是20世纪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早期研究有徐中舒《〈古诗十九首〉考》②、贺扬灵《古诗十九首研究》③等,后期有张清钟《古

    6318字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