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德宏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研究

象脚鼓舞种类

(一)长象脚鼓舞

长象脚鼓舞主要流行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市、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的孟定镇、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一些地区和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自治县一带。鼓身较长也较沉重,多为舞蹈伴奏用。长象脚鼓舞通常是由一个人来表演完成,排铓和钹则在原地伴奏。跳长象脚鼓舞对表演者的力量和技巧要求都很高,二者缺一不可,因此,这种舞并不是人人都能跳。表演的时候,舞者左肩挎鼓,双手交替击鼓,有指、掌、拳、肘、脚跟、膝等多种打击方法,鼓点节奏富于变化,动作不拘泥于固定的程式。舞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点,边敲边舞,最大限度地展示和抒发自己的情感 ......     (共1115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德宏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研究

    背景介绍

    在中国西南边疆——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这块热土上镶嵌着一块璀璨的美玉,那就是陇川县。她地处德宏州西部,位于东经97°39′~98°17′,北纬24°08′~24°39′之间,东邻自治州首府芒市,

    1195字 111
  • 德宏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研究

    《遮帕麻与遮米麻》的主要内容

    《遮帕麻与遮米麻》是阿昌族目前最完整、篇幅最长的创世史诗,在阿昌族民间影响十分深远。全诗长1 400余行,由创世、天公地母传人种、补天治水、妖魔乱世和降妖除魔等五部分组成。“活袍”在诵经(一)创 世太

    1883字 116
  • 德宏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研究

    《遮帕麻与遮米麻》的传承与保护

    对民族文化遗产——阿昌族创世史诗《遮帕麻与遮米麻》进行挖掘整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云南民族学院,现在的云南民族大学阿昌族民间文学调查组成员兰克、杨智辉、杨叶生等人来到德宏,深入梁河、陇川等阿昌

    626字 101
  • 德宏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研究

    背景介绍

    景颇族是世居云南的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由唐代“寻传”等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其为“山头”,又分别称为“大山”“小山”“茶山”“浪速”,自称“景颇”“载瓦”“喇期”“浪峨”。古代景颇族先民劳动

    1242字 109
  • 德宏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研究

    《目瑙斋瓦》的主要内容

    (一)概况简述在景颇语中,目瑙意为“跳舞”,斋瓦意为“创世史诗”,在景颇人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的、专门吟唱创世史诗的经师也称“斋瓦”。“目瑙斋瓦”的意思即是在目瑙纵歌节上诵唱的创世史诗。融神话、传说、诗

    2101字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