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德宏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研究

象脚鼓的制作流程

傣族象脚鼓分长象脚鼓、中象脚鼓和小象脚鼓三种。大号鼓长约1.7米,中号鼓长约1.2米,小号鼓长约0.8米。三种鼓皆尾宽头大,形制漂亮。

长象脚鼓

中象脚鼓

小象脚鼓

象脚鼓的制作工艺是由民间艺人代代相传而得以延续至今的。在芒市,象脚鼓的制作流程会因艺人的不同存在细节上的差异。有的主要技术环节是秘而不宣的,艺人只将其传给信得过的徒弟,而制作的具体工艺流程却大致相同。以下是象脚鼓制作工艺流程的简单介绍。

(一)选材

芒市地属亚热带气候,木材资源十分丰富,但只有少数品种的木材:楠木、椿木、苦凉子树、芒果树等能够作为象脚鼓的制作木材。如今,多数品种的制鼓木材难 ......     (共1076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德宏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研究

    背景介绍

    在中国西南边疆——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这块热土上镶嵌着一块璀璨的美玉,那就是陇川县。她地处德宏州西部,位于东经97°39′~98°17′,北纬24°08′~24°39′之间,东邻自治州首府芒市,

    1195字 111
  • 德宏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研究

    《遮帕麻与遮米麻》的主要内容

    《遮帕麻与遮米麻》是阿昌族目前最完整、篇幅最长的创世史诗,在阿昌族民间影响十分深远。全诗长1 400余行,由创世、天公地母传人种、补天治水、妖魔乱世和降妖除魔等五部分组成。“活袍”在诵经(一)创 世太

    1883字 116
  • 德宏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研究

    《遮帕麻与遮米麻》的传承与保护

    对民族文化遗产——阿昌族创世史诗《遮帕麻与遮米麻》进行挖掘整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云南民族学院,现在的云南民族大学阿昌族民间文学调查组成员兰克、杨智辉、杨叶生等人来到德宏,深入梁河、陇川等阿昌

    626字 101
  • 德宏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研究

    背景介绍

    景颇族是世居云南的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由唐代“寻传”等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其为“山头”,又分别称为“大山”“小山”“茶山”“浪速”,自称“景颇”“载瓦”“喇期”“浪峨”。古代景颇族先民劳动

    1242字 109
  • 德宏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研究

    《目瑙斋瓦》的主要内容

    (一)概况简述在景颇语中,目瑙意为“跳舞”,斋瓦意为“创世史诗”,在景颇人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的、专门吟唱创世史诗的经师也称“斋瓦”。“目瑙斋瓦”的意思即是在目瑙纵歌节上诵唱的创世史诗。融神话、传说、诗

    2101字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