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 佛教通史

四、《理惑论》的基本内容

分类:佛教通史4793字

《理惑论》一书的结构是:卷首附有牟子序传,本文则以37条问答回答对于佛教的批判及疑问,其中述及释迦牟尼出家、成道、传教的事迹,佛经的卷数及戒律的规定,佛教关于生死问题的观点,以及佛教在中国初传的情况等。文中大量涉及到儒、佛、道三教的异同,以及佛教的优越性,是最古老的三教关系论书。以下分别从几方面,对《理惑论》所蕴含的思想作些分析说明。[1]印度佛教初传来华时,人们多视之为黄老方术之一种,随着译事的发展、传教的深入,国人对佛教的认识已不再停留在这一水平上,三国初期中土人士对佛教的理解在《牟子理惑论》中有集中的体现。

第一,是佛陀观。

《理 ......     (共4793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佛教通史

    3.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

    一般将佛陀开始弘法至其涅槃之后约百年间的佛教,称为原始佛教。此一时期,佛教主要传播于印度恒河中游一带。在当时婆罗门教、耆那教等各宗教之间,佛教具有独特的教义及组织。教团由在家信徒与出家教团所构成。在家

    10361字 135
  • 佛教通史

    1.经典结集与部派分裂

    在佛陀涅槃之后的四五百年之中,佛教僧团先后举行了四次结集以确定佛教的圣典。佛陀在世时,直接由佛陀为弟子们释疑、指导、依止等。佛陀入灭后,则有必要将佛陀所说之法共同诵出,一方面为防止佛陀遗教散佚,一方面

    5381字 152
  • 佛教通史

    3.安息和康居佛教

    大月氏西部的国家是安息。中国古代关于安息的记载,首见于《史记·大宛传》,其次复见于《汉书·西域传》。《史记·大宛传》说: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蒲陶酒。城邑如大宛。其属小大数百

    2811字 51
  • 佛教通史

    2.《般舟三昧经》

    大乘佛教性空理论应用到修行实践上,就是般舟三昧,而支娄迦谶翻译的《般舟三昧经》就是专门叙述这一内容的。这一法门属于大乘禅观,而中国佛教往往也将其当作念佛禅的渊源。据《开元释教录》记载,该经曾经有七个译

    2494字 93
  • 佛教通史

    二、东晋帝王奉佛

    东晋佛教最突出的特点是帝王贵族奉佛成为风尚,以至于现代佛教史家将其称为“贵族佛教”。西晋末年,北方战乱,许多僧人纷纷避乱江南,东晋佛教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东晋佛教首先得到了皇室的支持,东晋皇帝

    6504字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