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肝素

5.3 肝素的主要化学性质

分类:肝素1103字

5.3.1 水解反应[2,8]

肝素的糖苷键不易被酸水解,O-硫酸基对酸水解相当稳定,尤其是温度低时,但N-硫酸基对酸水解敏感。肝素在温热的稀酸中会失活。温度越高,pH越低,失活越快。

在碱性条件下,N-硫酸基相当稳定。0.2%肝素钠在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100℃ 2h,N-硫酸基水解低于10%。

5.3.2 氧化反应[2]

肝素与氧化剂反应,可能被降解成酸性产物。使用氧化剂精制肝素时,一般收率能达到约80%。还原剂存在时,基本不影响肝素活性。如肝素钠水溶液加0.15%的焦亚硫酸钠(Na2S2O5),空气中保存1年后效价损失7%,氮气中保存3年损失4%。

5.3.3 酯化反应[2]

肝素分子中的游离羟基可被酯化,如硫酸化,抗凝血活性下 ......     (共1103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第1章 肝素的发展简史

    肝素发现于1916年,20世纪20年代即有商品化产品,30年代开始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肝素的化学结构研究历经了艰难历程,直至60年代,肝素链中的基本双糖单元才得以确定。1976年,发现仅三分之一的肝素链

    304字 89
  • 1.1 肝素的发现

    早在1911年,Doyon等[1]就从肝脏中分离得到一种水溶性抗凝物质,当时未引起关注。一般认为肝素最早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HopkinsUniversity)生理学实验室的McLean发现

    973字 114
  • 1.2 肝素的工业化生产

    肝素的首次工业化生产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由Hynson、Westcott和Dumming等人完成,原料为犬肝脏。当时提取到的肝素纯度极低(1%~2%),活性仅5U/mg左右,因毒性太大不能用于动物

    1151字 98
  • 1.3 肝素的化学结构解析

    最初由McLean分离到的抗凝物质被认为是一种磷脂。20世纪20年代,随着Howell对提取工艺的改进,认识到磷脂对于肝素来说其实是杂质成分。1928年,Howell[6]确定肝素是一种含硫的糖类。对于

    1817字 105
  • 1.4 肝素的效价分析

    1923年,Howell将肝素的生物活性单位定义为:能使1mL猫血在0℃保持流动达24h的最低肝素量为1单位[5]。测定活性时,直接从麻醉的猫体内取血,置入含有不同浓度肝素的试管。Schutz[34]采

    1339字 96
单篇阅读全文
知识稻田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VIP会员
畅享全站1000万篇资源,全文阅读

半年卡:58.00元/180天

原价:158元
VIP开通详情
VIP资源中心  
常见问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6.97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阅读权限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