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戏剧外译史

第七节 中国戏剧在俄国的早期译介

分类:戏剧外译史2140字

中国与俄国在地域上互为友好近邻,虽然在17世纪初两国已开始有正式的外事往来,但俄国学者对中国戏剧的翻译与汉学研究的兴起却要迟于西方其他国家,尤其是晚于英、法两国。由于俄国人懂欧洲语言的学者比懂汉语的多,他们最先是通过阅读欧洲文字开始了解中国的,因而他们最初所熟悉的中国是西欧观念下的中国。正是由于当时俄国对汉语语言还不甚精通,所以早期俄国对中国戏剧的译介大多是从别的欧洲文字转译而来的。

俄国对中国古典戏曲的译介,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中叶。1759年,俄国诗人兼剧作家苏马罗科夫(Александр Петрович Сумароков,1717—1777)从德文转译的《中国悲 ......     (共2140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第一章 绪论

    戏剧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呈现出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融合了语言、文学、舞蹈、音乐、美术和服装等多种学科的元素,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叙事性和抒情性。“如果说有哪一种艺术,在为人欣赏的时候,能够既提供思想与

    3350字 112
  • 第一节 中国戏剧的定义和范畴界定

    中国戏剧外译史的研究必然要涉及对“戏剧”和“中国戏剧”的定义和范畴的界定。中国戏剧理论史上第一个关于戏曲或戏剧的概念界定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所下的定义。他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②“必合言

    3341字 100
  • 第二节 中国戏剧外译传播的意义

    一个民族如果要生存、发展和兴旺,不但要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还取决于其富有生机的文化活力。因此,文化活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要素之一,也与民族的兴亡休戚相关。戏剧的对外译介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进行

    2121字 109
  • 第三节 中国戏剧外译传播的动因

    每一种形式的艺术传播都是在一定的动因支配下进行的,中国戏剧的外译也不例外。促使中国戏剧外译传播的主要动因表现在文化的推动、政治的需求、民俗的根脉和经济的驱动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或单独发挥作用,或相互交

    3967字 116
  • 第四节 中国戏剧外译传播的形式

    就中国戏剧外译的主体——译者而言,中国戏剧外译的形式可分为:本土译介、海外华人译介和外国译者译介三种形式。(1)中国本土译介形式,指以汉语为母语,具有较强双语基础能力,并了解异域文化的中国译者所进行的戏

    2591字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