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晚清女权史

(二)“中土须眉,有愧此裙钗者多矣”——王韬欧洲漫游的“随录”

分类:晚清女权史3545字

王韬(1828—1897),字紫诠,晚号弢园老民。因曾上书太平天国,人称长毛状元。因此他走向世界的身份与张德彝、李圭完全不同。他早年是一位不第秀才,1847年至上海,受聘于英国伦敦教会传教士麦都思创办的墨海书馆,任编校,已开始介绍西方文化至中国。1862年,因上书太平天国事发,不得不在传教士帮助下逃往香港,帮助香港美华书院院长理雅各,将中国儒家典籍翻译为英文,与过去相反,开始介绍中国文化于欧美。1867年(同治六年)12月,他受理雅各之邀赴英,继续翻译儒家经典,所以他当时是以一位受朝廷通缉的罪犯身份走出国门的。他先由香港至法国巴黎,然后到英国,经伦敦到苏格兰的 ......     (共3545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一)宗法制和经学中的男尊女卑思想

    1.男女不平等的起源和形成:宗法制和经学中国太古时期并无男尊女卑现象。《吕氏春秋·恃君览》说:“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①“知母不知父”

    5340字 134
  • (二)束缚妇女思想的普及

    1.“事夫如事天”:班昭的《女诫》及其影响《五经》原书,在春秋战国时仅是诸子百家之一之书,且其时孔子自称自己如“丧家之犬”,地位并不高,所以影响不大。到了汉武帝独尊儒学,这五种书被尊为“天不变道亦不变”

    12341字 114
  • 第二节 明清儒家对礼教的批判,为妇女鸣不平

    自宋开始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至明清二代,达到顶峰。从妇女视角来看,程朱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加大了对妇女的束缚。不过明中期后,王阳明心学在批判理学的锋芒中,触及了礼教的神圣性,出现了否定轻视、鄙视妇女

    11674字 146
  • (一)传教士在炮火中建立教会女校

    1840年前,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已在海外印度尼西亚的巴达维亚(雅加达)、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和时为葡萄牙实行“殖民统治”的澳门传教。1840年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4042字 106
  • (二)培养新型贤妻良母的教会女校——以上海圣玛利亚女塾为例

    在鸦片战争后的五十年中,基督教会所办的这些女校,大多依附于教区,没有独立的管理体系。为便于传教,教学内容大多入乡随俗,中文教科书一般都采纳中国过去的女教书籍,并未对中国重男轻女陋习造成重大冲击。由于文化

    4275字 107
单篇阅读全文
知识稻田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VIP会员
畅享全站1000万篇资源,全文阅读

半年卡:58.00元/180天

原价:158元
VIP开通详情
VIP资源中心  
常见问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6.97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阅读权限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