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晚清女权史

(三)“男女并重”——李圭环游地球的“新录”

分类:晚清女权史4132字

029:主张男女教育平等,批判“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李圭(谷及世)

李圭(1842—1903),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光绪二年(1876),为纪念美国立国100周年,美国在费城举办第一次世界博览会,时称赛会,后称万国博览会。其驻中国公使,邀请中国参加,并派海关税务人员偕行。这时李圭已在宁波海关工作十多年,因东海关税务司德璀林的推荐,他得以赴会。他的任务是记录博览会见闻,回国以资印证。他们从上海起程,越太平洋到美国,参加博览会后,自费东渡大西洋到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经苏伊士运河,过印度洋、新加坡等地回国。李圭将这次参加博览会和美、英、法各地游历情况,记录后以《环游地 ......     (共4132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一)宗法制和经学中的男尊女卑思想

    1.男女不平等的起源和形成:宗法制和经学中国太古时期并无男尊女卑现象。《吕氏春秋·恃君览》说:“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①“知母不知父”

    5340字 134
  • (二)束缚妇女思想的普及

    1.“事夫如事天”:班昭的《女诫》及其影响《五经》原书,在春秋战国时仅是诸子百家之一之书,且其时孔子自称自己如“丧家之犬”,地位并不高,所以影响不大。到了汉武帝独尊儒学,这五种书被尊为“天不变道亦不变”

    12341字 115
  • 第二节 明清儒家对礼教的批判,为妇女鸣不平

    自宋开始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至明清二代,达到顶峰。从妇女视角来看,程朱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加大了对妇女的束缚。不过明中期后,王阳明心学在批判理学的锋芒中,触及了礼教的神圣性,出现了否定轻视、鄙视妇女

    11674字 149
  • (一)传教士在炮火中建立教会女校

    1840年前,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已在海外印度尼西亚的巴达维亚(雅加达)、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和时为葡萄牙实行“殖民统治”的澳门传教。1840年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4042字 107
  • (二)培养新型贤妻良母的教会女校——以上海圣玛利亚女塾为例

    在鸦片战争后的五十年中,基督教会所办的这些女校,大多依附于教区,没有独立的管理体系。为便于传教,教学内容大多入乡随俗,中文教科书一般都采纳中国过去的女教书籍,并未对中国重男轻女陋习造成重大冲击。由于文化

    4275字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