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失传机械的复原设计

一、尖劈

古籍上有不少应用尖劈原理之发明的记载①②,较早的有:

1.《古今事物考》③

神农作斤斧。

2.《古史考》④

剪,铁器也。用以裁布帛,始于黄帝时。

公输般作铲。

3.《事物绀珠》⑤

刨,平木器,鲁班作。

4.《说苑》⑥

孔子曰: “驱之! 驱之! 前有异人音。”少进,见之,丘吾子也,拥镰带索而哭。

这些斤斧、剪、铲、凿、刨、镰等,皆是尖劈原理的利用,而神农氏可以说是古中国文献中记载最早使用尖劈原理于工具者。

此外,东周墨家在讨论尖劈的省力功能时,以“锥刺”来形容。而汉朝(前206—220)王充则说:“针锥所穿,无不畅达。使针锥末方,穿物无一分之深矣。”①虽然古中国也许无力学分析 ......     (共1099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失传机械的复原设计

    二、史料分类

    以复原的观点言之,根据史料,古中国机械可分为有凭有据、无凭有据、有凭无据三类①②。史料包括古籍文献、历史文物、考古资料及现存实物。古籍文献是指正史、别史、杂史及野史等古籍的文字与图形;历史文物包括建筑

    1534字 151
  • 失传机械的复原设计

    二、复原分析

    复原设计包括复原分析与复原综合。对于有凭有据与无凭有据的古机械复原设计而言,主要在分析;对于有凭无据的古机械复原设计而言,主要在综合。复原分析的目的主要是针对有据的真品,以现代工程技术的方法,来进行研

    852字 107
  • 失传机械的复原设计

    三、复原综合

    复原综合的目的,是重新产生合乎所制定之设计规格的古机械,而这些设计规格是依据文献记载与古代科技和工艺水平所建立的。从古至今,一直有专家学者投入到复原综合的工作中,主要成果是基于对历史资料与传世工艺品的

    901字 116
  • 失传机械的复原设计

    第一节 定义

    机构由机件与运动副(接头)依特定的方式组合而成,这些机件的形成与连接,使得机构可以借机件的移动来传递拘束运动。四连杆组是机构的典型例子,有许多传递运动的应用,如图2.1(a)所示为一种导引汽车引擎盖的

    806字 98
  • 失传机械的复原设计

    第三节 运动副/接头

    为使机件有所作用,机件与机件之间必须以拘束的方式加以连接。一机件与另一机件接触的部分,称为元素。将两个分属于两个不同机件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则形成运动副,或简称为接头。运动副或接头可根据其自由度、运动方

    1418字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