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国戏剧在德国的早期译介
中国戏剧在德国的发轫之初,其突出的表现是代表着元代戏剧创作最高水平的元杂剧深受德国民众的欢迎。中国戏剧作品在18世纪首次进入德语地区是以翻译元杂剧《赵氏孤儿》作为标志的。1747年,杜赫德(Du Halde)的法文版《中华帝国通志》第三卷(1735)的德译本在德国出版,由迪·哈尔德(DieHalder)翻译。该书包含了元杂剧《赵氏孤儿》的节译本。随后,在1761年,路德维希·科恩(Ludwig Korn)将伏尔泰改编的《中国孤儿》翻译成德文,在维也纳出版,1763年重版。1772年,维兰德(Christoph Martin Wieland,1733—1813)根据《赵氏孤儿》改译的德文本Der doldne Spiegel,oder die Kǒnige von Scheschian(《金镜或谢西安诸王》)在慕尼 ...... (共2451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