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戏剧外译史

第五节 中国戏剧在美国的早期译介

分类:戏剧外译史3502字

中国戏剧第一次登上美国舞台是在1767年1月16日。当年由英国人亚瑟·墨菲改编的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在美国费城的索思沃克剧院(SouthwarkTheatre)上演,英文剧名为The Orphan of China: A Tragedy。虽然墨菲所译的《中国孤儿》与纪君祥的原作相比,内容有较大的改变,但这毕竟是中国戏剧首度登上美国舞台。①

早期美国对中国戏剧的译介起步较晚,而且是随着美国汉学的兴起而逐渐兴盛,并与其汉学的发展同步。当时美国汉学研究主要有两个支流:一是来华传教士的汉学研究,以侨居地英文期刊《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为代表;二是是美国本土的汉学研究,以美国东方学会(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为研究 ......     (共3502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第一章 绪论

    戏剧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呈现出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融合了语言、文学、舞蹈、音乐、美术和服装等多种学科的元素,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叙事性和抒情性。“如果说有哪一种艺术,在为人欣赏的时候,能够既提供思想与

    3350字 112
  • 第一节 中国戏剧的定义和范畴界定

    中国戏剧外译史的研究必然要涉及对“戏剧”和“中国戏剧”的定义和范畴的界定。中国戏剧理论史上第一个关于戏曲或戏剧的概念界定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所下的定义。他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②“必合言

    3341字 99
  • 第二节 中国戏剧外译传播的意义

    一个民族如果要生存、发展和兴旺,不但要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还取决于其富有生机的文化活力。因此,文化活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要素之一,也与民族的兴亡休戚相关。戏剧的对外译介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进行

    2121字 109
  • 第三节 中国戏剧外译传播的动因

    每一种形式的艺术传播都是在一定的动因支配下进行的,中国戏剧的外译也不例外。促使中国戏剧外译传播的主要动因表现在文化的推动、政治的需求、民俗的根脉和经济的驱动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或单独发挥作用,或相互交

    3967字 116
  • 第四节 中国戏剧外译传播的形式

    就中国戏剧外译的主体——译者而言,中国戏剧外译的形式可分为:本土译介、海外华人译介和外国译者译介三种形式。(1)中国本土译介形式,指以汉语为母语,具有较强双语基础能力,并了解异域文化的中国译者所进行的戏

    2591字 101